
以色列尚未从加沙撤军,而特朗普却在半场香槟庆祝自己“促成和平”的成绩。就在他话音刚落时,中方提出了两句话,直接给这场宣称已“结束”的加沙战争带来了疑问:这场战争真的画上了句号吗?
10月8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,以色列与哈马斯已签署他提出的“20点和平计划”第一阶段协议。经历了两年的延宕,这场加沙战争似乎终于迎来了转折点。特朗普宣称:“所有人质将被释放,以色列将撤军,这是迈向永久和平的第一步。”随后,内塔尼亚胡办公室和哈马斯也确认了协议的达成,卡塔尔、埃及、土耳其等国也作为担保方加入,场面一度如同外交盛宴。
从表面上看,这的确是特朗普的“外交胜利”。美国媒体甚至称其为“历史性突破”,白宫官员表示“加沙战争已结束”,并透露以色列将在内阁批准后72小时内撤军,所有人质将在下周一之前获释。特朗普更是显得得意洋洋,宣布自己将在本周末访问中东,见证和平的曙光。
展开剩余69%然而,细心的人会发现,以色列的坦克并没有立刻撤离。在特朗普庆祝的几个小时后,加沙上空依然传来爆炸声,地面部队仍在进行军事行动。哈马斯则谨慎地在声明中补充:“呼吁各方确保以色列不拖延、不回避地落实协议的每一项条款。”这看似温和的呼声,其实透露出多轮谈判失败的原因——停火协议虽已签署,但落实情况却极为有限。
更为关键的是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明确表示:“对以色列来说,这一天非常重要,但在所有人质安全回归、所有目标完成之前,以色列不会停止。”这句话暗示,即使停火协议已签署,战争状态仍未完全结束。以军高层也表示,将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,暗示军事行动未必会全面停止。
由此可见,特朗普所谓的“20点和平计划”,表面看似重大突破,但实际上更多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政治秀。美国目前面临高通胀、党内争斗激烈,特朗普急需一个亮点来转移民众的注意力。而加沙的停火,恰好成为他塑造“重塑世界秩序”形象的契机。然而,特朗普的计划与中东现实相距甚远:以色列并未撤军,停火协议也缺乏国际监督条款。所谓的“和平第一阶段”,最多也只能实现阶段性的停火。
相比于特朗普的高调宣扬,中国的回应则显得更为冷静和务实。10月9日,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法新社时简洁地说了两句话:“中方希望尽早实现加沙的永久全面停火,有效缓解人道危机,缓和地区紧张局势。”“中方主张坚持‘巴人治巴’原则,推动落实‘两国方案’。”这短短两句话,恰如其分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。
第一句话体现了现实考量——所谓的“第一阶段协议”距离永久停火还很远。以色列是否撤军?哈马斯是否解除武装?这些关键问题都被搁置了。正如路透社指出,协议中的模糊性,可能为未来的冲突埋下隐患。中方所提的“尽早实现全面停火”,正是在提醒:停火不是一纸协议可以达成的,它是一个需要系统性推进的过程。
第二句话则明确了中方的战略立场——“巴人治巴”,意味着加沙的未来必须由巴勒斯坦人自己决定,而不是由以色列、美国或任何外部势力操控。在过去的两年里,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几乎将加沙摧毁,战后的重建和治理成为了国际难题。美国试图主导战后重建,但其方案的核心依然是由以色列主导,而不是让巴勒斯坦人自己掌握权力。这与中国的立场截然不同。
更重要的是,时间并不站在美国一边。两年来,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导致超过六万七千名巴勒斯坦人死亡,近二十万人受伤,五十多万儿童陷入饥荒。国际舆论对以色列的容忍度已经接近极限,美国在中东的形象也愈发孤立。特朗普试图通过“迅速止战”来挽回局面,但这更像是一次政治止血,而非真正的和平重建。
因此,当特朗普举杯庆祝时,世界大多数国家依然在观望。所谓的“和平第一阶段”,看似是一个停顿键,而非终结键。这场“宣布”或许能为特朗普带来一些政坛的掌声,但能否真正带来加沙的和平,还得看两国方案是否能够落地。特朗普的香槟可以提前开,但历史的账最终还是需要有人来结算。而中国的两句话,简洁却精准地揭示了问题的核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满盈网配资-配资账户-贵阳配资网-免费配资系统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